当地时间6月18日,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英国智库发表演讲《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》。
李克强在演讲中说,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,正在推进现代化的国家。中国30多年来,经过改革开放,特别是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,解决了6亿人的贫困问题。实现现代化,将是漫长的道路。虽然中国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,但人均GDP在80多位以后。我们人均GDP只有6800美金,而在中国广阔的中西部,才刚刚达到5000美金,甚至在中国西部的一些省份,也不过2000美金。按照国际组织的标准,中国现在还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。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,也是我们必须克服的困难,才能够实现现代化的目标。
中国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挑战是众多的。13亿人要实现现代化,走工业化、城镇化的发展之路,需要艰辛的探索。
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中国发展的速度已经有所放缓,过去是接近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,最近几年的增长率在7.5%左右。于是也有议论,说中国经济放缓了,会不会继续?甚至是硬着陆?这里我诚实地,也是正式地向各位承诺:不会。为什么?基于我前面讲的两大因素,中国还在工业化、城镇化的进程之中,中国发展的不平衡,区域、城乡间的差距本身就是潜力,有着巨大的内需,只要我们把握方向,继续勤奋地工作,再运用东方的智慧,当然,我们也愿意吸取西方的智慧,中国的经济会长期保持中高速的增长。
就眼前来说,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、定向调控,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.5。或者说能够保证充分就业的增长,使得上限CPI不越过3.5,让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。
我们有能力进行定向调控,而且不采取强刺激,采取精准的发力,定向的调控,能够保持中国经济,实现今年以7.5为代表的诸多的主要经济目标,而且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,实现长期中高速增长。
现在中国经济已经是9万亿美金了,如果每年增长7.5的话,那就意味着1万亿美金左右,相当一个中等经济体的总量,这本身是不容易的,做到了也是对中国、对世界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和巨大的商机。